6月底,廣州。19個省(市、自治區(qū))代表隊,13名運動員為了十五運會滑板項目的入場券,進行最后的拼殺。
根據(jù)規(guī)程,男子街式、碗池和女子街式、碗池四個項目,各前十五名的運動員將進軍11月10日—11日在惠州舉行的決賽。
出人意料的是,北京隊12歲小將王騰赫,以令人振奮的238.33分,力壓名將詹何、蘇建軍、張杰等名將,勇奪男子街式冠軍,鎖定寶貴的決賽門票。
238.33分,這是對王騰赫過去堅持的最好肯定,也為他的全運之旅開啟了充滿希望的序章。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滑板少年一代的朝氣:用堅實的訓練擁抱熱愛,以專注的態(tài)度追逐夢想,憑借穩(wěn)定的心態(tài)贏得掌聲。他的冠軍之路,是無數(shù)個平凡日子里踏實的積累,更是那份對滑板運動始終不渝、閃閃發(fā)光的熱愛在賽場上的動人綻放。
小學時,王騰赫就接觸到了滑板。日復一日,放學后的時光被練習填滿。剛開始時無數(shù)次的跌倒、粗糙的水泥地在膝蓋和小臂上留下的擦痕,并沒有磨滅他的熱情,反而讓“下次一定能成”的念頭愈發(fā)執(zhí)著。沒有華麗的場地,小區(qū)花壇邊緣低矮的臺階、人行道旁光滑的矮欄桿,都是他最初訓練的“道具”。他對滑板那種天然親近的感覺,漸漸被身邊鄰居和同學們看在眼里——常常是夜幕降臨許久,那個和滑板一同飛舞的身影才會擦著汗回家。熱愛,成了最原始也最持久的驅(qū)動力。
站上高手云集的十五運會資格賽賽場,年輕的王騰赫卻并沒有顯露出怯場的模樣。當許多同齡選手因為密集的媒體鏡頭和看臺觀眾而稍顯緊張時,王騰赫的眼神,卻始終專注地落在他腳下的滑板與眼前的賽道上。
資格賽首日的項目,包含了弧面滑行、扶手桿技巧、臺階下落等基礎元素。沒有刻意追求讓人屏息的高風險動作,王騰赫選擇了自己最熟練、最穩(wěn)定的動作組合。在扶手桿上流暢的滑行,從弧形過渡到自然流暢的平臺動作銜接,特別是下臺階時那干凈利落、身體控制極好的雙腳著板,每一次落地的穩(wěn)健姿態(tài),都引發(fā)現(xiàn)場觀眾不絕的驚嘆和掌聲。
支撐這份場上沉穩(wěn)的,是場外人難以想象的日常堅持。王騰赫的時間表里,滑板訓練幾乎與學業(yè)同等重要。即使學業(yè)繁重的日子,他也總能擠出時間進行基礎動作的重復磨練:平衡練習、Ollie的定點起跳高度和落地穩(wěn)定性……他把有限的時間分解,每次訓練都力求精準有效。北京冬日寒風刺骨,夏天炎熱難耐,訓練場地上總能見到他獨自練習的身影。
滑板之于他,不僅僅是運動,更像是陪伴成長的伙伴。磨損的砂紙、輪子邊緣的小缺口、板面輕微的裂紋,都記錄著他投入的每一分努力。父母最初帶著擔憂的支持也漸漸轉(zhuǎn)化為理解,他嚴格安排學習時間、自覺完成作業(yè),努力平衡著學業(yè)與熱愛的能力,也讓家人逐漸放心。對于他來說,每一次流暢完成動作的成就感,每一次克服小挑戰(zhàn)的喜悅,都是這份熱愛給予的最好饋贈。
王騰赫的每一次訓練和比賽出征,都離不開北京隊完善的后勤保障和科學指導。教練團隊依據(jù)他的身體發(fā)育特點和學習習慣,為他制定了循序漸進的針對性訓練計劃,避免揠苗助長,更重視技術的打磨和心理的引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輪滑協(xié)會、中國滑板隊以及十五運會官方合作伙伴,中國人保為所有參賽運動員提供了保險保障方案,并派專業(yè)團隊駐場服務。事實上,這份保障方案,不僅是對運動員賽場拼搏的承諾支持,更延伸到了他們?nèi)粘?茖W訓練和健康管理的層面。這份專業(yè)、堅實的保障,與專業(yè)的教練團隊、科學的訓練計劃一起,共同為王騰赫這樣的滑板少年構(gòu)建了一個安心追夢的支撐體系,讓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釋放天賦與激情,專注于每一次滑行與騰躍。
資格賽的勝利是喜悅的,但這僅僅是一個新的起點。結(jié)束比賽的王騰赫沒有更多慶祝,短暫休整后很快便投入了針對決賽的適應性訓練。對于未來,他想得很清晰——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動作儲備,在流暢與風格上更上一層樓。這份源自內(nèi)心的純粹熱愛,無疑是他持續(xù)進步最強大的引擎。(三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