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中國男足在完成東亞杯任務后已經宣告解散,國腳們也已經回到國內準備周末的中超聯賽,臨時主教練久爾杰維奇在隨隊返回國內后,也算是結束了歷史使命,將為下個月的2007年齡段新一屆U20國青隊集訓做準備。根據最初的安排,中國男足國家隊下次集訓應該在9月的國際足聯指定的國際比賽窗口期,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足協有可能放棄這次集訓機會。當然,放棄這次集訓并不僅僅只是為了選帥,背后其實還有較為復雜的原因。
①無資格出戰附加賽為起因
按照最初的計劃,中國隊的目標是要進軍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第四階段的附加賽,也就是7月17日在吉隆坡剛剛結束的六強賽分組抽簽,6支球隊將在今年10月份以集中賽會制進行一輪單循環,每隊兩場比賽,以決定誰將成為小組第一,從而成為代表亞洲參加世界杯決賽階段比賽的第七支和第八支隊伍;兩個小組的第二名則再在11月進行主客場制附加賽,以爭奪亞洲區第九名,從而參加最后階段的跨洲附加賽。
年初,中國足協擬定國家隊的計劃安排時,9月的國際足聯指定的國際比賽窗口期將在國內組織一個四國賽,也就是中國足協在今年5月13日所下發的《征集2025中國之隊中國男足國際邀請賽承辦賽區的通知》中所提及的內容。主辦這個四國賽是為10月的世預賽第四階段比賽進行模擬。但是,因為中國隊在6月的18強賽小組賽倒數第二輪比賽中客場0比1負于印尼隊,已經提前無緣美加墨世界杯,這就使得主辦這項四國賽的意義和性質發生了變化。雖然有可能是新教練上任之后的首秀,但變成了一次“純熱身”的練兵。
而且,在18強賽結束之后,中國足協已經宣布與原主教練伊萬結束合作,將展開選帥工作。如果非要在9月之前敲定新帥人選,這又使得選帥工作變得比較倉促。如果繼續進行這項四國賽,則意味著有可能又需要找臨時教練帶隊出戰,這顯然對于國家隊的長期建設是很不利的。更何況臨時主教練盡管與中國足協有合同,但畢竟還有其他工作要做。所以,權衡再三,暫時放棄利用9月的國際比賽窗口期組織集訓,便成為了國管部的一個選項。
②U22參加亞洲杯預賽乃主因
作為國管部,國家隊征戰世預賽當然是其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但步入9月,第七屆U23亞洲杯預選賽小組賽將在9月這個國際足聯指定的國際比賽窗口期進行。西班牙人安東尼奧所率的中國2003年齡段U22國足將坐鎮西安,分別迎戰東帝汶隊、北馬里亞納群島隊和澳大利亞隊。
對國管部而言,這項賽事其實是下半年最為重要的賽事。而且,在國家隊已經早早被淘汰出世預賽18強賽之后,如果這支隊伍還無法從預選賽中出線,則國管部今年的其他各項工作做得再到位,至年底KPI考核時也是不可能及格的。當然,還有11月下旬的第21屆U17亞洲杯預選賽小組賽,中國2009年齡段U16國少隊將參加。于是,必須重視U22國足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眾所周知,在外界不斷呼吁國家隊換血、年輕化的大背景下,未來新國足主帥上任之后,隊伍肯定將是進一步年輕化。但在不久前征戰東亞杯賽的26名球員中,包括王鈺棟、劉誠宇、蒯紀聞等三名2005年齡段球員,劉浩帆、汪士欽、于金永、吾米提江·玉蘇普等四名2003年齡段球員,他們均是現在安東尼奧所率的U22國足中的適齡球員,屆時肯定將代表U22國足參加U23亞洲杯預選賽。七名年輕球員回歸,意味著國足在9月組織集訓時,又將是只能以老隊員為主。這對新國足而言,似乎意義不大,組織隊伍集訓、參加國際熱身賽,就是希望給新人、新面孔以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積累經驗、開始全新磨合。但七名2003年齡段球員離隊,讓“新國足”毫無新意,而且球迷也未必會滿意。
在這種情況下,索性放棄組織國家隊的集訓、將全部精力和資源向U22國足傾斜,畢竟同組對手澳大利亞隊并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對手,而且將直接決定中國隊的命運。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項。
③9月窗口高質量對手難覓
實際上,在今年6月的18強賽結束之后,足協國管部在草擬接下來國足的計劃與安排時,針對9月這個國際足聯指定的國際窗口期曾先后擬定了三套應對方案。
坦率地說,中國足協最初計劃9月在國內安排一項四國賽時,就面臨著對手難覓的課題??紤]到9月的比賽主要是針對亞洲對手,所以先前在邀請對手時主要也是以亞洲對手為主。更何況進入9月之后,其他各大洲也將展開世預賽,恐怕很難抽身來中國進行熱身。所以,主要是亞洲對手,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隊的選擇。
首先,中亞足聯為更好地組織中亞杯(類似于東亞足聯剛剛在韓國結束的東亞杯、東南亞足聯組織的東南亞錦標賽),早在去年底就確定將今年的中亞杯安排在9月的國際足聯指定的國際比賽窗口期進行,從而確保讓各參賽隊征調最強陣容參賽。于是,中國足協想要在9月主辦四國賽,中亞球隊(烏茲別克斯坦隊、塔吉克斯坦隊、土庫曼斯坦隊、吉爾吉斯斯坦隊、伊朗隊等)就肯定不可能來華參賽。
其次,泰國足協年初就計劃9月的國際比賽窗口期將組織第51屆泰王杯。和以往一樣,邀請三支客隊參賽,組織一個四國賽,分別進行半決賽與決賽。在7月11日,泰國足協宣布伊拉克、中國香港、斐濟將參加今年的賽事。而印尼足協則已經邀請科威特、黎巴嫩在9月先后抵達印尼,參加一個三角賽。印尼足協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與西亞球隊熱身,熟悉西亞隊伍的球風,為10月的世預賽亞洲區附加賽進行準備。除此之外,菲律賓足協也在今年年初就宣布將在9月組織一項國際邀請賽,邀請東南亞球隊參賽,同時還將邀請其他大洲的隊伍參加。
馬來西亞足協原本接受中亞足聯的邀請,派隊參加中亞杯,但因為歸化球員大多在海外俱樂部效力,無法趕上比賽,生怕隊伍陣容不齊整,所以在7月16日臨時宣布退出中亞杯,同時決定在9月重啟默迪卡杯。
換言之,中國足協想要在9月的中國之隊四國賽上邀請到高質量的對手,難度相當之大。在中亞球隊、東南亞強隊都將缺席的情況下,西亞強隊因為要備戰世預賽附加賽,到中國來參賽顯得毫無針對性,所以大概率也沒有可能來華參賽。據了解,中國足協曾想辦法聯系俄羅斯隊來華參賽,但俄羅斯隊拒絕了中亞足聯希望其派隊參加中亞杯的邀請,同樣也不太愿意來華參賽。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足協曾一度將四國賽縮小成為“三角對抗賽”,即類似2023年先后在成都和大連進行的兩項賽事,邀請兩支隊伍來華,進行一輪單循環賽,各隊都進行兩場比賽。但據了解,愿意來華參加中國之隊比賽的就剩下新加坡、緬甸。對新國足而言,因為是全新開始,放低起點,從東南亞弱隊開始起步、準備2030年世界杯預選賽,這倒也能夠接受。但是,從商務開發、市場角度考慮,國內球迷的熱情未必會有多高。所以,“三角對抗賽”也就是最初設想中的“中國之隊中國男足國際邀請賽”成為第一選項。
第二選項就是在了解到9月同時有這么多國際邀請賽,而且也確實有對手向中國足協發出邀請的,中國足協便考慮是否接受邀請、前往客場參賽。譬如,像泰國足協就曾連續邀請中國隊前往參賽。
同時,中國足協也在聯系中亞足聯,了解是否有參加中亞杯賽的可能性。這也就是第三個選項。但考慮到中亞杯從8月29日就將展開第一輪比賽,這意味著可能會影響到國內聯賽、需要國內中超聯賽提前暫停。所以,足協也不得不放棄中亞杯。
可以這么說,在如何安排9月國足的賽事方面,足協國管部其實準備了多套方案。在全面權衡之后,國管部向足協提交了初步報告,列出了各種選項,以便領導做出抉擇。同時,考慮到新賽季即2025-26賽季的亞冠精英聯賽和亞冠二級聯賽將從9月中旬全面展開,鑒于中超參賽席位從2026-27賽季開始將減少一個,中超參賽四隊需要在2025-26賽季中爭取有好的表現,才有可能重新奪冠“2+1+1”個參賽席位,畢竟這同樣是中國足球的大事。國足不組織集訓,也可以讓中足聯針對亞冠的情況對聯賽的賽程做出必要的調整,以便配合參賽隊。
所以權衡之后,國管部上報的方案中有一個選項就是“9月暫不組織國家隊集訓”。這便是目前外界所盛傳的“國足有可能9月份不集中”消息的背后,讓足協更好地展開選帥工作,其實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且并非主導因素。
至于中國男足國家隊是否在9月最終放棄集訓?目前只能是等待中國足協的官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