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據德國媒體消息,德國教練魯迪·古德多爾夫在9月14日去世,終年93歲。這位執教過55支球隊、包括18支國家隊的德國足壇傳奇人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曾在中國國奧隊執教過,并曾輔佐過徐根寶沖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當然,如今的多數球迷已經對魯迪的名字感到陌生了。
魯迪出生于1926年8月30日,從小開始在家鄉的TuS紐恩多夫(TuS Neuendorf)俱樂部踢球,于27歲退役,從1955年開始在瑞士的蘇黎世藍星隊從教,至2003年執教了最后一支球隊薩摩亞隊。在近半個世紀中,魯迪先后執教過55支球隊,是迄今為止世界足壇執教球隊最多的教練,這其中還包括了18支國家隊,包括智利、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安提瓜、博茲瓦納、尼泊爾、坦桑尼亞、湯加、斐濟、加納等球隊。在1988年,魯迪作為援外教練,曾來華輔導過中國國家隊的訓練,但并未擔任過主教練。
在1989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六強賽中,高豐文所率的中國男足遭遇兩個“黑色三分鐘”、只差一步到羅馬之后,國內各界要求中國足球加大改革開放的呼聲日趨強烈,特別是希望中國國家隊能夠聘請外籍教練的呼聲甚強。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男足國家隊曾聘請過匈牙利人約瑟夫擔任過主教練,他也是有史以來新中國執教男足國家隊的第一位外籍主教練。不過,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受制于經費問題,中國男足國家隊還是未能聘請洋帥。至1990年10月份的北京亞運會上,中國男足折戟于泰國隊、無緣四強。
面對外界日趨強烈的呼聲,中國足協職業化的改革也開始起步,1992年紅山口會議,標志著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的全面開始。在那個時期,中國足協在上海德國品牌的資助下,請來了德國人施拉普納。外界一般都認為,施拉普納是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之后的第一位國家隊“洋帥”。但實際上,在施拉普納之前,還有一位德國人,他就是剛剛去世的魯迪,他在1991年3月份來華執教,橫跨專業時代向職業時代過渡階段,嚴格意義上來說,魯迪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產物,是加速中國足球走向職業化的一位“洋帥”,也可以說是職業化之前的最后一位“洋帥”。
1991年3月13日,受德國政府及奧委會的委派,德國教練魯迪·古德多爾夫來華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教練工作。在德國駐華大使館的協助下,由德國足協提供往返旅費和工作酬金,魯迪來到中國并前往昆明,具體負責指導中國奧林匹克隊的訓練和比賽,中國足協則是主要負責食宿費用。由于北京亞運會折戟,中國足協在昆明組織了一次公開競聘大會,徐根寶競聘成功,成為國家隊主教練。但由于當時徐根寶最主要的任務是率國奧隊準備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男足賽亞洲區預選賽,因而,“一肩雙挑”的徐根寶主要精力都在國奧隊身上。魯迪到來之后,因為國奧隊正好在昆明集訓,所以魯迪就直接前往昆明,經過幾天的情況熟悉之后,從3月18日開始,魯迪開始接手球隊的訓練以及教學比賽。不過,在兩個月的工作期滿之后,魯迪以技術顧問的身份留在國奧隊中,直至奧運會預選賽中無緣出線。
盡管魯迪的名氣不像施拉普納那樣在中國那么大,而且后期由于主要是顧問角色出現,因而外界反而忽略了這樣一位德國人的存在。但實際上,魯迪在中國足球發展史上還是一個值得一書的人物,像現在的范志毅等中國足球的大佬們,當年在國奧隊中都曾受過魯迪的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