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康利的灰熊怎么辦?菲茲戴爾用三變改造球隊

在NBA中逆流而上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就在三分與快速擋拆的旋風席卷聯盟的時候,這個賽季前的灰熊隊還在堅持以內線雙塔為核心的戰術體系。兩個內線在進攻時一次次背身硬鑿、豪奪前場籃板,控制了整支球隊的進攻節奏。而這一切在五月隨著新帥大衛·菲茲戴爾的到來畫上了句點。在來到灰熊之前,菲茲戴爾一直擔任邁阿密熱隊的助理教練,其倡導的節奏與空間的思想與曾經灰熊隊的打法完全不同。
適應了灰熊多年堅持的復古打法后,如今看到他們也轉身一變追起了潮流多少有些突兀。在所有球隊打法在勇士的影響下趨于一致的時候,像灰熊這樣的球隊也向其風格靠攏,NBA球隊戰術的多樣性已經十分單一了。即便這是大勢所趨,可是看起來依然不免讓人有些失落,但是經歷了19場比賽之后,菲茲戴爾為灰熊帶來的這三點改變卻能夠讓我們眼前一亮。而灰熊在失去康利之后,能否穩住西區第六的位置,也全依仗以下因素所引發的化學效應的進一步升級了。
1.讓蘭多夫坐上板凳
六個賽季以來,球隊所有陣容的運作都是圍繞著內線二人組加索爾和蘭多夫為核心而進行的。他們兩人都具有十分全面的能力,既是聯盟中頂級的內線得分手,也可以拉開跳投或是高位策應,為球隊進攻創造空間。在與外線球員進行擋拆之后,他們基本上每天都會擁有大打小的機會,而二人清晰的思路與靈活的腳步便可以輕松的將機會轉化為得分。
當然問題也隨之而來,兩個在油漆區擁有出色單打能力的球員勢必會擠壓內線空間,限制了擋拆戰術的變化,讓擋拆后的持球人無從選擇。在防守端,兩個移動相對較慢的大個子也很難來回拉扯來適應近年來瘋長的外線進攻體系。許多球隊曾經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他們的解決方法便是將蘭多夫這種類型的球員放在板凳上,埃爾·杰弗森、坎特、門羅和奧卡福都是這樣的例子,如此一來他們就能面對稍遜一籌的球員,最大化其低位能力的同時,保證球隊的主要進攻體系與防守質量。灰熊隊曾經在上個賽季實驗過這樣的辦法,但是大規模的傷病卻徹底摧毀了他們的計劃,如今康利再度受傷對球隊的轉型又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蘭多夫改打替補意味著他將基本上再也無法與加索爾搭檔內線,看看上個賽季與這個賽季二人同時登場時間的對比,雖然蘭多夫由于母親去世缺席了三場比賽,但是考慮到上個賽季他同樣缺席過五場球,下表的數據還是能直觀反映出在蘭多夫改打替補后,二人同時在場時間的顯著下滑的。
這一改變帶來的收益是十分突出的。蘭多夫的進攻效率有著明顯的提高,從他每36分鐘的平均數據就可以一窺究竟。
2.馬克加索爾開發三分技能
菲茲戴爾來到灰熊后,帶來的最新理念之一就是通過開發加索爾的遠投能力將其改造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克里斯·波什。但是與波什曾經經歷的逐漸轉型不同,球隊并沒有時間讓加索爾再慢慢適應。他如今在這個賽季已經投出了56記三分,這幾乎趕上了他之前職業生涯的總和(66次)。菲茲戴爾之前在邁阿密承擔的就是開發球員能力的工作,而這一點在他短短一個月的主教練任期內體現的淋漓盡致。
31歲的加索爾依舊保持了他巔峰時期的狀態,他依舊可以在內線與肌肉棒子們肉搏,這本就足夠讓防守球員頭疼了,可現在他們還要撲出來防守加索爾的三分球,加索爾41.1%的三分球命中率必須被防守人加以重視。這樣的改變不僅為加索爾帶來了更加游刃有余的進攻跑位,也極大程度地豐富了灰熊隊的戰術體系。
上個賽季,灰熊隊首發中有三人不具備三分能力,分別是蘭多夫,加索爾和托尼·阿倫,如今僅有阿倫不具備穩定的三分投射,在菲茲戴爾的調教下,灰熊已經將三分球當做了自己的常規武器,他們較上個賽季每場比賽可以多出手七次三分。而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如今除了2.3號位外,其他每個位置的三分出手數有了大幅增加。
3.重用年輕球員
這一點實在是菲茲戴爾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在上兩個休賽期狂擲3億6千1百萬美金拿下加索爾、康利和錢德勒·帕森斯之后,菲茲戴爾的選擇余地著實已經不多。而在年輕人中,最突出的便是杰邁克爾·格林,他代替了蘭多夫成為了球隊的新任首發。他并不是一個出色的三分射手,但格林精于中距離跳投,對于外線的防守相比蘭多夫而言也更加到位。大學時期的格林曾是一個傳統的內線球員,但來到這個追求新型多功能內線的聯盟后,他也是很快便完成了轉型。詹姆斯·恩尼斯也是同樣如此,這位由老鷹隊于2013年選中的二輪秀在來到了灰熊后成長為了一個擁有出色三分能力與防守技巧的小前鋒。雖然他們并不需要在進攻中承擔得分的重任,但是二人卻已經通過精進自己的技巧完美地融入了球隊攻守兩端。
如今隨著康利的受傷,這兩個月的時間就成了球隊年輕后衛哈里斯和鮑德溫的最好表現機會。他們是否能夠在領袖缺陣的日子里迅速成長融入球隊,以此穩定住球隊分區第六的位置,這對于灰熊能否進入季后賽來說至關重要。
撰稿:董倡碩